《三角洲行动》S4赛季“黑夜之子”评测:把黑暗化为武器
黑夜猛攻,爽!
“黑,真他妈的黑啊。”
听到远处传来的几声狼嚎后,我的野排队友“威龙”不禁玩了个《三体2:黑暗森林》里的梗。但在我们队伍即将进入行政大楼的节点,也就是进入整个地图最危险区域的关键时期,他这句玩笑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——更何况,今天的“零号大坝”可不同于往日。
见没人接茬,他只得尬笑几声,随后说道:“大坝少说也跑了几百把了,但没想到策划把灯一关,我居然觉得有些陌生了。”只是听到电流麦中传出的这句充满噪点的感叹,我就能想象到“威龙”脸上百感交集的神情。
对这一点,我倒是深表赞同。
“零号大坝”这张地图,每个《三角洲行动》“烽火地带”模式的玩家,应该都相当熟悉。较小的地图尺寸、相对丰富且紧凑分布的资源点,以及较为宽松的撤离条件,让“零号大坝”成了“跑刀鼠鼠”和“猛攻哥”共同的“快乐老家”。毫不夸张地说,地图中每一个队伍出生点、每一个房卡刷新点、每一个鸟窝和井盖的位置,又或是每一个“吃人鼠”的夺舍点位,我都了然于心。
在大家都把地图和点位摸得门清的情况下,玩家们在“零号大坝”的“搜打撤”博弈,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明牌,无非就是看各方怎么出牌,谁能把握住运气和时机,乘势打出最优解。
但在“黑夜之子”赛季的夜战模式中,“零号大坝”却披上了一层黑夜的面纱,再度变得危机四伏,各位牌手的“明牌”重新盖回了牌桌上。即使我已经身经百战,对“零号大坝”的里里外外再熟稔不过,此刻也变回了新兵蛋子,又开始畏首畏尾起来。
人类最大的恐惧源于未知,它可以是对未知事物本身的恐惧,比如对类似“克苏鲁”这种不可名状事物的恐惧,也可以是对已知危险的未知存在状态的恐惧——你也不知道地图的某个角落里,会不会藏着埋伏已久的“捏花红狼”,又或是装备精良的“刘涛三人组”。
而“夜战大坝”中黑夜对视野的限制,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份恐惧。那些原本十分安全,却因黑暗而缺失视觉信息的空间中,到底有多少双虎视眈眈的眼睛在盯着你?
夜晚的“零号大坝”,像一座真正的黑暗森林。
在这片被剥夺视野的黑暗森林里,“声音”作为信息博弈中更加可靠的信息源,其重要性被进一步放大。无论是近处的脚步声,还是远处的交火声,都可能成为判断敌人位置的关键线索。玩家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这些声音,利用它们来构建出一张心中的“声图”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敌人同样可以利用声音来定位行踪,我们也需要更加注意自身的“音量管理”。每一次莽撞的开火,都是在向敌人宣告你的存在,每一个不小心漏出的脚步声,都可能成为暴露自己的信号。
因此,在夜战模式下,黑暗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在剥夺了视觉的同时,也赋予了那些擅长利用声音、善于隐藏自己的玩家更多的机会。通过对声音信息的控制,你可以将黑暗化作自己的武器,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对敌人的突袭。
而在这个赛季新登场的突击型干员“无名”,便是执行这一战术的最佳人选。
他的特殊装备“静默潜袭”,可以提升自身的机动性,大幅降低行动所发出的声音,并干扰敌方侦查道具。利用“静默潜袭”,他更是可以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——在体验服的多场对局中,我都利用“无名”的“静默潜袭”制造声音信息差,绕到敌方背后,成功完成突袭。
除了“静默潜袭”外,“无名”的其他道具也相当强力。“旋刃飞行器”不仅能追踪敌人,爆炸对敌方造成伤害后,还能给敌方挂上流血状态。“突破性闪光弹”则相当的朴实无华,但“短时间触发、长时间致盲”的特性,却能让无数敌人在“两眼一黑”(该道具的致盲效果为屏幕全黑)后再度“两眼一黑”,毫无反抗的机会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“无名”毫无弱点——“牧羊人”和“深蓝”的陷阱,能够有效反制“无名”利用“静默潜袭”进行绕后战术的策略。
当然,你除了遵守黑暗森林的规则行动,还可以用战术装备来打破规则。
比如,战术手电就可以照亮面前的视野。不过,手电发出的光源,也同样会将使用者极其醒目地暴露在黑暗中。
过去版本早已存在的热成像瞄准镜,虽能高亮标出敌人的身形,却无法直接看穿黑暗。
而“黑夜之子”赛季新增的战术装备“夜视头盔”,就成了玩家们突破这片黑暗森林的关键。相比战术手电,它可以在不暴露使用者位置的前提下,单向获取黑暗中的视野。
有了夜视头盔的加持,你就可以大胆拥抱黑夜——更加精确地获知敌人方位,并从他们的盲点发起攻击。而那些原本在黑暗中潜伏的敌人,也将在夜视头盔下无所遁形。
此时,黑暗不再是限制,而是可以利用的资源。
或许你会问:“如果人人都用夜视头盔,那么夜战和白昼战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
不要忘记,在“搜打撤”玩法里,玩家带入战局的装备是需要自掏腰包的。
夜视头盔作为本赛季新增的高级战术装备,自然价格不菲,一旦携带夜视头盔入局后撤离失败,就必须蒙受高额损失。显然,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痛下血本。这也就意味着,夜战中依然有着装备差异带来的视野优势与劣势——手头阔绰的玩家可能会选择“全装猛攻”,但一些“跑刀”玩家则会选择冒险,压低预算入局,并尝试通过经验与技巧来弥补装备上差距。在“全面战场”模式中,夜视头盔的启用同样需要消耗积分,玩家也必须在强大的战略支援与视野拓展之间进行权衡。
多样的战备选择,无疑增加了夜战模式的策略深度,也为“搜打撤”和“大战场”带来了全新的博弈体验。
既然说到了全面战场,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全面战场的新模式“胜者为王”。在未来会上线的“胜者为王”模式中,双方玩家可以各自票选出一位指挥官,领导各自的队伍进行战斗。而指挥官可以通过特殊语音频道和标记系统与队伍中的所有人沟通,并下达战术目标。
除了下达指令外,指挥官还能花费个人积分,主动标记出高价值敌方目标。友方一旦成功拿下高价值目标,就能集体获得高额积分奖励。
指挥官系统的加入,不单单是改变了指挥官个人的游戏体验,同时还让普通士兵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战术参与感。
在过去,大战场模式有个缺点总是被人诟病——虽然几十人被分成了两个队伍,互相合作对抗,但真正打起来时,同一个队伍的战友总是各打各的,没有什么战术协同。
“在大战场,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”,这个梗并非空穴来风。
同时,由于无法直观感受到自身游戏行为所产生的实际贡献,众多玩家往往陷入迷茫,难以明确自己的“浴血奋战”是否对战局的胜负有所影响,从而无法获得有效的正反馈。
而指挥官的加入,则把整个队伍的力量再度拧为了一根绳。在指挥官的统一调度下,队伍可以更加高效地执行各种战术,无论是抢占资源点,还是围堵敌方队伍,都能打出更加默契的配合。
“全面战场”也终于在指挥官的领导下,变成了双方在战术和力量上角力的拔河比赛——你调度载具突袭据点,那我就分配满编工程兵的反载具小队进行反制,你来我往中的见招拆招,让战局更加扣人心弦。
当然,指挥官系统的加入也对玩家的团队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小队队长需要充当指挥官的“眼睛”,及时反馈战场信息,以便指挥官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。而指挥官也需要更加全面地掌握战局动态,合理分配资源,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战术方案。
对“填线宝宝”而言,当自己变成水滴纳入河流,以小队为单位行动时,你会感到变成了战争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——在认知中,个人贡献也能流畅转化为全局战果的一部分,也就更能被“看见”了。自己的奉献和牺牲,也便是“有用”的了。
除了“夜战”和“胜者为王”外,其实《三角洲行动》在“黑夜之子”赛季还有很多改进内容,比如脚步声的优化、对枪“头皮位”优化等。这些改进内容虽然看似不起眼,不如新模式来得“重量级”,但却能真真切切地改善玩家们的游戏体验。
或许,也正是琳琅天上对游戏体验细节的匠心,才让《三角洲行动》日活1200万的突破,如此水到渠成。
而在日活突破千万后,琳琅天上也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上,而是保持着初心,不断尝试和探索《三角洲行动》的更多可能。“黑夜之子”赛季新推出的“夜战”和“胜者为王”模式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
展望未来,1200万并不是终点,《三角洲行动》仍有无限可能。
“黑夜之子”赛季,便是《三角洲行动》迈向无限可能的坚实一步。